鞋業企業迎來低潮
發布時間:2012-06-07 新聞來源:鞋業英才網
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;合久必分。這個道理可謂是用之四海皆準。在鞋業這個行業,也不得不順應天下大勢,漲久必跌。跌久必漲。自五一過后以來,鞋業市場猛跌。消費出現急剎車,各地鞋業紛紛掉入底潮。
有業內人士指出:未來四個月將是鞋企的關鍵時刻,如果能成功熬過,剛意味著企業仍然對鞋業市場充滿信心。否則,又有可能出現新一輪的“倒閉潮”或“出走潮”。
早在2007年時,廣東鞋業就經歷過一輪倒閉潮,至今仍讓不少業內人士記憶猶新。在2007年前三季度,廣東大約有近千家鞋廠因成本上長,員工薪資上漲或其它政策調整因素倒閉歇業或被法院查封,或外遷至其它地區另謀發展。僅東莞1000家鞋企中就有300多家倒閉。
2009年開始,鞋業市場出現逐步回暖,但從去年開臺,鞋企又陷入了重重困境。海關數據顯示,去年1-10月,東莞鞋類出口額負增長15.9%;今年1-2月,東莞鞋類出口額負增長10.6%,居各大出口產品跌幅之首。除了歐債危機持續、人民幣升值等原因外,全球氣候反常也是阻礙鞋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。“由于氣候反常,該冷的天氣不冷、該轉季時不轉季,導致零售商積壓了大量庫存,不敢隨意下訂單。”隨著土地資源、人工、原材料、能源、運輸、財務成本的增加,制鞋業中小企業利潤不斷下降。某鞋企表示:“以人工成本上漲最為頭疼。”現在3000元左右包吃包住也難以吸引工人進廠,但高出這個數企業就難以承受了。
七月到九月可能是鞋業的分水嶺!
為了減輕成本壓力,部分企業轉向勞動力更廉價、政府扶持政策更好的國內中西部地區,或是向不發達國家像印度越南等。還有部分企業開始轉向依賴國內鞋企代工。未業四個月里,如果沒有大面積的鞋企倒閉,則說明企業仍然對來年市場充滿信習;反之,則表示真正的倒閉潮將隨后出現。
一個行業的展會也能從側面反應所處行來的行情。在鞋業行業陷入低潮的同時,東莞國際鞋展也將從原來的春秋兩季各舉辦一次改為一年一度。盡管有些企業是出于品牌宣傳角度考慮,會選擇性的參加展會,但這亦反應了鞋業市場的縮水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