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利牛奶質量管理體系
發布時間:2012-10-16 新聞來源:一覽乳業英才網
2012年9月,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伊利集團現代化的牧業科技示范園區,這里已經全面運用自動化擠奶:全自動化對奶牛清潔,每頭牛都是使用全新的消毒紙巾,用完便處理銷毀;機器自動擠奶,其中前三把牛奶全部銷毀,擠完奶后自動進行洗浴;擠出的牛奶同時將無中轉直接進入儲奶罐,然后對設備清洗并做好記錄;同時冷卻后的牛奶由運奶車直接運到伊利生產工廠,而伊利集團在全國2000多輛送奶車安裝了視頻監控以及定位系統,7*24小時可以不間斷監控運奶車。
奶源:
“只有抓好奶源源頭,乳品質量安全局面才能得到根本扭轉,這也是業內的共識。”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說到。
在曾經,中國的奶源主要為散養農戶和奶站結合為主,這種方式存在太多安全隱患。奶牛規模化、集中化養殖逐步成為當下乳業發展方式,這也是保障質量安全的最好選擇。2007年到2011年,伊利為奶源建設投入總計75億元,全國擁有自建、在建及合作牧場總計1300個。
同期,國家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奶牛規模化集中化養殖。2008年開始,全國大面積改擴建奶牛標準化養殖場和小區,同時對水路電路、糞污處理、防疫及牧草料基地等進行改擴建。2011年,國家總計投資17億元,補助近25000個奶牛養殖場和小區。目前國內奶牛存欄量100頭以上的比重占33%,比2008年提漲13.5%,牧場規模養殖水平大幅提升。同時,國內奶站數量相較2008年減少近7000個,降至13000個,奶站經營管理、配套設施水平大幅提高。
過程:
伊利集團原奶事業部員工范爭氣介紹說:“過去我們無法監控運奶車的位置,只能人盯車、人盯站、人盯人來確保運奶安全,監控難度很大。”
而現在,伊利集團已經全面引入GPS系統,同時設立GPS回放員這項工種,用于專門監控每輛運奶車的行程已經奶罐情況,并且擁有對監控數據有疑點的運奶車否決采購的權力。
另一方面,伊利擁有綜合管理體系運行機制,囊括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,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,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,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,率先通過了HACCP認證。伊利在執行方面,從奶源到成品,已經投入5億配置各種精密檢測儀器,各項檢測指標總共需要899項,包括原奶環節117項,奶粉出廠環節64項等。而風險監測108項中,其中伊利自檢54項,另外再由第三方機構SGS檢測54項。
全程:
伊利每頭奶牛耳朵上都有一對耳環,這就是奶牛的身份證,完整記錄這頭奶牛每天的身體狀況、飲食、擠奶等情況信息,用于為每頭奶牛定制針對性的管理措施。同時,當原奶發現問題時,可以迅速找到責任牛。而市場上,伊利牛奶包裝盒,除了生產和保質期,還有一串消費者能查到這盒牛奶生產資料的條形碼,信息包括牛奶生產于哪個廠、哪個車間等等。
全面化、科學化的質量管理體系,并嚴格執行才能出好產品,這樣才能真正扭轉中國牛奶當下尷尬局面,提振中國牛奶市場信心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