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中國鞋業行業
發布時間:2013-02-26 新聞來源:一覽鞋業英才網
說起中國的鞋業,大家都可以想到什么特步、三六一、喬丹、李寧這些運動鞋,還有奧康、紅蜻蜓、達芙妮這些時尚皮鞋或休閑鞋,中國的鞋業就是生產量是特別巨大的,這就決定了中國的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為主的輕工業行業。目前,我國鞋品牌成集群式態勢發展。總的來說,可分為四大集群:
一是以廣州、東莞等地為代表的廣東鞋業基地,主要生產中高檔鞋;品牌代表:新百麗、星期六、獸王、新虎威、SKAP等。提及廣東鞋業,人們無不為之驚嘆。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生產基地,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商、代理商、經銷商都會定期聚集到這里,或是為了獲取最新的流行趨勢,或是為了下一二季的鞋子下定單,或是為了尋求新的合作伙伴。總之,廣東的鞋業總是熱鬧著、繁忙著、時尚著,你看不到它的停歇、悠閑,但也正是這不停的忙碌給廣東的鞋業帶來了諸多的問題。因為急著趕路,而忘記了靜下心來欣賞一下周圍的美景;因為太過匆忙,而沒能理一下思路做更長遠的思考。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要“居安思危”的道理。
二是以溫州、臺州等地為代表的浙江鞋業基地,主要是生產中低檔鞋;品牌代表:奧康、紅晴蜓、康奈、意爾康、吉爾達、莊吉、FED等。鞋業是溫州的支柱產業之一。目前,溫州擁有各類鞋業生產企業4300多家,從事鞋業有關的工作人員40多萬。2008年,溫州鞋產量20億雙以上,約占全國產鞋總量的四分之一,并且每年保持10%左右的遞增速度。溫州市制鞋業以皮鞋制造為強項,以制造男鞋為主,并生產女鞋、膠鞋、童鞋注塑、拖鞋、特種鞋等為重點,皮革機械、皮革化工、鞋用材料、設計鞋類等配套行業齊全,成為全國重要的皮革制品生產和出口基地。不過目前溫州鞋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:像用工緊張狀況、人才匱乏儲備不足、部分鞋企出現了向中西部轉移的動向、缺乏鞋業跨越的公共平臺、缺乏上市企業、外貿轉內銷,競爭激烈等問題制約著溫州鞋業的發展。
三是以成都、重慶為代表的西部鞋業基地,主要生產女鞋;品牌代表:艾民兒、凱奇、紅草帽、丹露、卡美多。成都鞋業是以女鞋制造為主。以女鞋制造為主,其中又以女靴生產為主。女靴(占全部成都生產的女鞋主要分為四產量的60%)四季鞋(占全部產量的15%)單鞋(占全部產量的15%)、涼鞋(占全部產量的10%)。成都的鞋是以外銷為主。成都的皮鞋以為跨國公司貼牌生產為主,主要出口俄羅斯、東南亞、東歐為主,在歐盟也有一定市場,在國內有影響力的皮鞋品牌至今仍寥寥無幾。成都的生產企業數量多。成都的生產企業相對集中。成都市皮鞋、鞋材企業和專業市場主要集中在武侯區,聚集了成都80%以上制鞋企業,直接從事制鞋并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達到600家,涉及鞋類相關產業的企業4000余家;皮革生產主要集中在崇州市,產業集聚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,有利于產業鏈的配套和完善。
成都的鞋業發展也凸顯了一些問題:缺少知名企業和品牌、企業規模普遍比較小、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、配套產業鏈尚未真正形成、鞋業企業“長鞭效益”明顯、信息化水平比較低下。
四是以福建泉州、晉江等地為代表的鞋業生產基地,主要生產運動鞋;品牌代表;安踏、紅星爾克、361°、德爾惠、富貴鳥、木林森。制鞋業是晉江的主導產業,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展.在經歷了從小到大,從家庭作坊向現代企業發展的艱難創業過程之后,基本形成了廠房標準化、管理現代化、生產系列化、效應規模化的格局。成為全國制鞋主要基地和世界旅游運動鞋生產基地。2001年3月19日,晉江被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等四家機構聯合命名為“中國鞋都”。目前,晉江全市有鞋業生產經營企業3000多家,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,年產量近5億雙,年產值超百億元。鞋類產品生產形成了品種繁多,規格齊全的格局,有運動鞋、旅游鞋、涼鞋、膠鞋、休閑鞋、時裝鞋、登山鞋、珠拖鞋、旱冰鞋、勞保鞋等數百個品種和規格,其中運動游泳鞋占全市總產量的60%以上,占全國旅游、運動鞋總產量的1/4。制鞋業的整體規模優勢已經很明顯。但是.晉江鞋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,如企業規模普遍偏少,行業內耗嚴重等,這些問題已經制約了晉江鞋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,影響了行業的整體效益。
中國的鞋業的四大集群各有各的優勢,也各有各自發展的瓶頸,所以,要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來發展自己的鞋業生產和市場開發,針對各自的困難來采取相應具體的措施來應對,我想,這對中國的鞋業是大有裨益的。
中國的鞋業從總體上來說,潛力還是巨大的,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,但是中國的鞋業還任重道遠,因為中國的鞋在國際上沒什么知名的品牌,生產的鞋子大多還是中低檔水平的,人們熟識的國際品牌一般都是外國貨,所以,中國的鞋子要在產量上有優勢,還要在質量上,品牌上爭創品牌,徹底把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